省级农科院颁发的科技进步奖能评副高级职称吗
不能黑龙江农科院职称的。科技成果奖是一个统称,主要指各省人民 *** 或国家部委授予黑龙江农科院职称的科技奖项,比如某某省科学技术奖就属于省部级科技奖,参照国家科技奖有一些分类,但每个省情况不同,基本分类是更高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成果推广奖等,不同黑龙江农科院职称的地级市获得省部级科技奖的数目是不一样的,要和科技实力挂钩。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黑龙江农垦科学院级别
黑龙江农垦科学院级别为副厅级。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是1979年经省编委批复成立,隶属于北大荒集团(省农垦总局)管理的副厅级事业单位。拥有哈尔滨市和佳木斯市两个院区,12个研究单位、1个实验农场,事业资产4.4亿元。
是一个涵盖农作物育种、栽培、植保、农业机械、畜牧兽医、科技信息、电子技术、测试化验、农机鉴定等多学科、多专业综合性科研机构,并承担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大豆及大豆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干燥机械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省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等多项检测职能。
2019年全院在研课题(项目)88项,其中国家部级课题22项、省级7项、总局及地市级课题41项、博士创新课题及一戎基金18项。2018年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为1461万元,其中农作物品种转化收入640万元,技术合作与服务等收入821万元。
以上内容参考: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学院简介
农科院教授是什么级别
农科院的教授是正高级别,农科院属于事业单位,但是要看哪一级的农科院,比如说市级的农科院他是副处级单位,自治区级的农科院他是副厅级单位,但是教授肯定是正处级。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是什么级别
正科级别。
1、研究员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是专业职称,与行政级别无关。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在运输和飞机方面享有与局级同等的待遇。研究员是自然科学研究中的一系列职位之一。他们通常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自然科学研究专业技术职务分为12级,研究人员职务分为4级,与国家一般专业技术职务一级至四级相对应,与教育机构教授级至教授级相对应。其中一级研究员应当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或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职位有3个级别,助理研究员(工程师)职位有3个级别,研究实习生(助理工程师)职位有2个级别。
拓展资料:
1、中国农业科学院(简称农科院)成立于1957年3月1日。它是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直属的副部级机构,是中央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负责中国农业的重大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技术研究,致力于解决基础性、方向性、全局性、全局性的重大科技问题,以及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2、根据2016年10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官方网站,农业科学院拥有34个直属研究所和9个联合研究所,拥有5000多名科研人员和近5000名研究生;已设立49个国家和部门。重点实验室,27个国家农作物和牲畜改良中心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个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池)和其他科技创新平台,9个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和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有29个国家级和部门级现场站,25个国家工业技术和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等科技支撑平台,36个国家级和部门级质检中心,11个国家或国际兽疫局批准的参考实验室和其他科技服务平台。
如何投身致力于现代农业发展工作?
萝卜暖男认为,一、强化保障措施,确保大培训取得实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作为农业大省,黑龙江省委、省 *** 高度重视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把培训农民工作作为科研部门的重要工作职能和科技人员的重要工作任务,不断探索新型农民的培训方式,广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全省涌现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黑龙江省委省 *** 主要领导带头推进农民科技培训工作。
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利用远程教育网为全省广大农民作了《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专题报告,全省9889个乡镇和村屯的近30万农民同步收听收看了报告;黑龙江省省长王宪魁要求科研部门要结合重大农业技术攻关开展对农民的科技培训。为确保工作落实,黑龙江省委还先后从农业科研院校和农技推广部门选调67名优秀农业科技人员到县(市)任科技副县(市)长,协调推进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为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资金投入。黑龙江省委、省 *** 明确了黑龙江省农科院等农业科研部门的公益性质,将经费形式由差额拨款变为全额拨款,解除了科技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之能够全身心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省级财政连续13年每年投入3600万元,支持黑龙江省农科院在全国率先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建立了大豆、玉米、水稻、畜牧等12个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育成大豆、玉米、水稻等农作物新品种376个,集成配套组装新技术80余项,为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供了充足的技术资源支撑。2011年,黑龙江省农科院科技人员与农民共同开展的五大粮食作物超级良种良法大面积示范实现了重大突破,水稻新品种龙粳31大面积示范亩产达到764.16公斤,被农业部专家组认定为东北早熟粳型超级稻;“克单14”玉米在黑龙江省北部示范亩产达到639.6公斤,可与同熟期的国外品种德美亚1号相媲美;“大豆窄行密植技术”小面积示范高产攻关平均亩产达到364.53公斤,创造了黑龙江省大豆单产的更高纪录。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批示:“认真研究这些科研成果,积极推广有关成果,对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对试验推广的有功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希望农科院不断总结经验,再创佳绩。”黑龙江省委、省 *** 还从2004年开始每年投入3000万元,设立了农业科技合作共建专项,用于科研院校与各县市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和培养新型农民,确保科技人员能够长期沉在农业生产一线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
三、强化政策激励。为克服过去重科研轻培训的倾向,建立了科技创新与科技培训并重的人才激励机制。实行科技培训人员与科技创新人员在晋升职称、评选先进、分房等方面同等待遇,吸引大批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投身农民科技培训活动,长期坚持在农业科技培训之一线。仅黑龙江省农科院2003年以来就有28名科技人员因在科技培训工作中贡献突出,被晋升为研究员和推广研究员。同时,对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实行目标管理,明确完成的目标、时限、标准和责任人,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平时跟踪考核和年终总评的方式,加大监督考核工作力度,奖优罚劣。对成绩突出的培训单位和科技人员给予表彰奖励,对培训工作落后的单位和工作不力的科技人员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