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伊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你知道几个
“山核桃皮镶嵌 *** 技艺”、“东北大鼓(江北派)”和“鄂伦春族斗熊舞”通过了省级专家的评审,被省文化厅确定列入第二批省级保护项目。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山核桃皮镶嵌手工 *** 技艺的传承历经数百年,其历史文化价值在于经过长期发展,在工艺美术领域里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其完美性、合理性、实用性、装饰性都达到了巅峰。因为其手工性、艺术性决定了山核桃皮镶嵌品不能采用工业方式生产,而只能通过手工劳动制出成品,同时也只能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近年来,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山核桃皮镶嵌品 *** 技艺正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产品市场狭小, *** 者后继乏人,许多传统技艺已开始变形和失传。
东北大鼓为清音子弟书流入沈阳后形成的(清音子弟书盛于乾隆年间衰于清末)民间传统曲艺形式。经不断吸收东北民歌小调及其他姊妹艺术的营养,衍生出的一种新说唱,后叫“奉天大鼓”或“辽宁大鼓”,20世纪50年代定名为“东北大鼓”。在黑龙江区域的东北大鼓分为“江北派”和“下 *** ”,“江北派”,是指活动于松花江以北广大区域的东北大鼓。如今,东北大鼓“江北派”面临传承人缺少及观众缺失的危机,能在舞台上演出东北大鼓“江北派”的艺人已经寥寥无几,许多书目没人去唱,东北大鼓“江北派”发展举步维艰。
鄂伦春族舞蹈“斗熊舞”,是纯正鄂伦春族舞蹈,早在游牧时期就已经开始。斗熊舞从其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来看,带有明显的民族宗教色彩和狩猎生产、生活特征,表现了鄂伦春民族勇猛顽强、善于与猛兽搏斗的特质和民族娱乐的浪漫,具有原始狩猎时形成的原始意识形态。其最重要的价值是它以一种舞蹈的形式记录了人类从狩猎到采集的原始生态发展及演绎的进程。随着老一代鄂伦春族人的谢世,许多舞蹈包括民歌相继失传。新一代鄂伦春族年轻人又很快融入了时代舞蹈新潮中,对老的鄂伦春民间舞蹈传承逐渐淡漠,他们跳斗熊舞缺乏民族韵味。
为了系统、全面、深入地宣传保护工作的意义,唤起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意识,发掘、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价值和文化历史意义。市文化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根据《黑龙江省人民 *** 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对“山核桃皮镶嵌 *** 技艺”、“东北大鼓(江北派)”和“鄂伦春族斗熊舞”进行了认真的收集整理,本着“保护为主、抢救之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对该项目进行认真评审,通过市里专家组认定申报了省级保护项目。第二批省级保护项目的审批通过,将对我们以后对该项目的保护、传承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
之一章 总 则之一条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和开发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和开发利用等活动,适用本条例。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
(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相关联的传统民居建筑、服饰、器皿、用具等;
(七)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条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坚持保护为主、抢救之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和 *** 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 *** 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协调解决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县级以上人民 *** 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际需要给予保障,有条件的可逐年增加。
县级以上人民 *** 应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过程中给予资金等方面的扶持。
对赫哲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贫困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省、市级人民 *** 在资金、人才培养、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 *** 文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和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和改革、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教育、民族事务、旅游、卫生计生、体育、新闻出版广电、科技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
乡镇人民 *** 、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合县级以上人民 *** 文化主管部门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社区)应当协助当地人民 *** 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 *** 应当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宣传,提高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应当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培训内容,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第八条 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鼓励其捐赠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或者捐赠资金。第九条 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第二章 代表性项目调查与名录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 *** 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并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相关数据库。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相关数据信息应当公开,便于公众查阅。
文化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工作中,取得的音像资料、实物图片、资料复制件等应当交由本部门保存,防止损毁、流失。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 *** 应当建立本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以下简称代表性项目名录)。
列入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二)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
(三)在一定群体或者地域范围内世代传承,至今仍以活态形式存在;
(四)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在本行政区域内有较大影响力。第十二条 省人民 *** 可以从省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遴选具有重大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向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推荐列入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提出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国家候选项目的建议。
县级以上人民 *** 可以将本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的项目,推荐列入上一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项目介绍,包括项目的名称、历史、现状和价值;
(二)传承情况介绍,包括传承范围、传承谱系、传承人的技艺水平、传承活动的社会影响;
(三)保护要求,包括保护应当达到的目标和采取的措施、步骤、管理制度;
(四)其他有助于说明项目的视听资料等材料。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合列入代表性项目名录条件的,可以向县级以上人民 *** 文化主管部门提出列入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建议,并提交前款所列材料。
黑龙江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满族珍珠球”像篮球的运动项目
珍珠球是满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分布于五常拉林镇及周边区域,其他满族聚集区也能见到。满族珍珠球历史悠久,最初源于满族人采集珍珠的劳动。努尔哈赤时代居住白山黑水的满族青年男女,在采珍珠欢庆丰收之际,在陆地上用“绣球”比做大珍珠,竞相往鱼篓里投,投中者预示未来能采到更多的珍珠。为与风浪搏斗,蛤蚌神化成“蛤蚌精”张开贝壳,防止珍珠被夺走。至此,一种攻守兼备的满族球类竞技项目诞生。
满族珍珠球是既古老高雅又文明适度的体育竞技活动,具有满族文化传统,目前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在五常等地,人们只有在庆祝民族节日时才玩起这种运动,这对“珍珠球”的发展、传承是非常不利的。孙主任透露,下一步保护的措施,除了采取通过信息、图像、图片进行研究等静态保护外,还将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大力开展“珍珠球”活动,把该运动列为学习的体育科目,积极培养此项运动的新传人,让民族民间体育之花常开不败。
“桦树皮画”原料 *** 皆难的工艺品
:“桦树皮画是在传统的桦树皮制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艺品,它综合了传统的 *** 桦树皮用品的手段,又增添了新的装饰办法,从手工着色到最终装裱,共有16道工序。其内大多表现北方少数民族风情及自然风光山水,突出了桦树皮工艺的古朴自然、匠心独运,再加以铁艺、雕刻、上光等工艺,看上去现代感较强。”
“秋林大列巴”遭受快餐冲击
提起秋林大面包(大列巴),人们就会想起全国都流传着的一句俗语:“哈尔滨一大怪——大面包像锅盖!”的确,这种外壳焦脆,内瓤松软,酒香宜人,风味独特的食品在其百余年的历史传承中,深为市民们所喜爱,并成为哈尔滨这个素有“东方莫斯科”美誉之城的品牌食品。秋林大面包一度成为哈尔滨的一张名片。此次,秋林大面包(大列巴) *** 技艺进入“非遗”也是众望所归。
“哈尔滨红肠”融入百姓生活的美食
哈尔滨红肠作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食品,已经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节假日享用及招待客人的美食。从红肠的流传沿革,可见哈尔滨这个城市的历史发展脉络,传统食品与时代风云如此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润染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也加重了这座城市的异域风情。
“哈尔滨红肠”融入百姓生活的美食
哈尔滨红肠作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食品,已经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节假日享用及招待客人的美食。从红肠的流传沿革,可见哈尔滨这个城市的历史发展脉络,传统食品与时代风云如此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润染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也加重了这座城市的异域风情。
“青牛葫芦”讲究绘画雕刻手段的手工艺
“青牛葫芦”指在自然生长的葫芦上使用雕刻绘画手段雕刻、火烫及彩绘出各种图案的工艺品。其传统 *** 技艺流传在黑龙江五常一带,已有260年历史。18世纪中叶清 *** 移民于此地,古老的葫芦文化随之扎根。“青牛葫芦”手工技艺受清宫廷绘画影响,设计考究,疏密得当,线条流畅、风格高雅。落脚于黑龙江却有江南彩艺的风貌,明显与河北和山东民间葫芦工艺截然不同。
“女真谱评”记录女真族兴衰史的手抄本
‘女真谱评’是黑龙江双城满族民间故事家马亚川传承与默记其外祖父的手抄本,其中记录了满族祖先女真人的历史传闻与神话传说。从20世纪90年代被发现,迄今为止依旧是黑龙江流域内唯一的系统完整的女真族原始神话故事集。
“方正剪纸”古“纸”已亡新风待兴
人们以往在春节或办喜事时,都喜欢买一幅或自己动手剪一幅剪纸贴在窗上,以图喜庆、吉祥. 方正剪纸为分布在方正一带的民间剪纸艺术,它既有女真及东北少数民族的粗犷,又有中原剪纸的细致流畅。方正剪纸种类繁多,有挂钱、墙花、棚花、灯笼花、喜花、鞋花、枕头花及幌花等。手法分古朴剪法、装饰剪法及套色剪法等。方正剪纸善于兼收并蓄,汲取不同地域的剪纸精华,而融汇综合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双城皮影戏”后继者寥寥无几
双城皮影戏又称“此地影”。据《松花江文艺志》记载,清乾隆四十一年(1756年),黑龙江地区已有河北皮影艺人的演出。1850年前后,河北乐亭皮影艺人张振江和冯兆祥等人进入双城。河北皮影落地双城后,为适应当地观众的需求,由冀东口音完全改变为东北方言土语,又大量吸收东北二人转的道白说口,采用东北民歌小调和单鼓的音乐腔调,唱腔高亢,表演火爆,风格粗犷,成为黑龙江戏曲最早的剧种之一,在观众中极具影响。
“ *** 秧歌”突出“逗”与“浪”的表演形式
“ *** 秧歌”流传于牡丹江宁安一带。宁安是满族先民肃慎的发详地,满族民间文化艺术蕴藏丰富。说起“ *** 秧歌”,还在当地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 秧歌”起源于辽金时期,传说在海浪河(牡丹江支流)岸有女真族乌林答部(今海林县石河),“穆昆达”(酋长)是位女性,她率领部落反抗辽使侮辱本族妇女的行为,将辽银牌天使杀掉,辽派兵将女真族乌林答部灭绝。人们为纪念不屈的女真人,将其事编成秧歌。
“五常东北大鼓”面临消亡的危机
五常东北大鼓唱腔曲牌很多,除“小口”、“大口”两个板腔体外,曲牌30多个。其唱腔结构巧,板式变化俏,三弦伴奏下的女声演唱优雅婉转、清晰亮丽,听来有余音绕梁三日之感,令人陶醉。
以上哈尔滨入选的1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特色。
说到黑龙江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省“非遗”保护中心秘书长常晓华向记者介绍道:2006年,为了进一步强化及拓展保护工作,《黑龙江省人民 *** 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出台,随即黑龙江省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成立,办公室设在省文化厅;由省文化厅牵头,建立了由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省建设厅、省教育厅、省宗教局、省旅游局等8个有关单位参与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也就是在这一年, *** 财政支持的力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年度。省财政厅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100万元,为下一步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立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成立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心设在省艺术研究所)。
2006年6月,省文化厅组织申报的《达斡尔族乌钦》、《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等9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成功率高达75%,使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全面展开具有了示范性和参照性。
黑龙江省共有18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鄂伦春族就占5项;做好该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是传承与弘扬中华各民族文化、提升黑龙江省旅游品质的关键所在。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是什么级别职称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算职称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为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掌握者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职称,对其身份的认定将能实现民族记忆、民族优秀文化的延续与传播。不同历史时期带来的发展环境亦不相同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职称,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发生着变化。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程的加快,因保护理念的失误常常造成严重的保护性破坏,另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护环节较为薄弱。各级 *** 或者其他保护团体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常取代真正的传承人进行传承内容上的变换,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受到严重的外部损坏。因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身份的认定极其必要,同时也需促使各级 *** 和保护团体认识到传承人的意义,从而真正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的。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身份认定的原因
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职称我国近年来快速发展经济,在文化建设方面较为缓慢,并且只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归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建设制度的一部分。因国家及民众淡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相关保护制度的不健全,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遭遇困难的生活处境。就目前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出现断层现象,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力量薄弱,不能很好的延续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文化。例如民间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不具备较大的经济效益,在收取学徒时不能有较强的吸引力;传统的中医类技艺因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西医的盛行,几乎淡出人们的视野。而新的一代人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只关注外面的世界,对原有的生活方式虽有保存并延续的构想,但因各种阻碍将放弃实现的机会,转而寻求外面的生活;或者对原有生活方式产生怀疑、厌恶的情绪,放弃追求传统技艺的延续与进步,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带来巨大压力。因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身份的认定具有重要作用,国家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身份真正认定之后将会给其一定的补助以及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的发展。
二、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身份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条文规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认定标准,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身份,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才能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传。在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身份时需依据相应的流程进行调查,结合调查数据对符合传承人认定标准的代表性人物评定,最终将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一步确认核实。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调查内容较为宽泛,
国家政策法规并未明确认定标准,因而各级地 *** 规应针对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性,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传承人调查、认定项目与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可有效应用。例如云南省地 *** 规确定调查对象后,首先调查其个人基本资料,例如姓名、艺名、性别、地址、职业、信仰、受教育情况等;再调查其所传承的项目、技艺以及当地地方文化的关系,该项目在文化社区、行业中的地位;或其所保存的实物具体情况,搜集传承人的相关作品,以及所传承的项目的创新与发展状况,并将调查结果详细记录,借助调查结果对传承人有整体的认识。
而在传承人方面则需配合相关 *** 或主管部门的调查工作,如实提供个人资料。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多样,在对其进行身份认定时无法形成统一标准,在一定程度上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损失。因而各地方 *** 或主管部门进行传承人身份认定时需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认定标准,弥补规章制度的缺陷进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身份认定制度。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人亦需自觉上 *** 及主管部门进行申报或者推荐,有效利用国家政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政策。在对传承人身份认定之后还需将之公布于众,以便社会公众对其监督并检验传承人身份。
佳木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黑龙江省之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鱼皮镂刻粘贴画 佳木斯市、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50赫哲族乌日贡大会 佳木斯市
2 赫哲族嫁令阔 佳木斯市郊区
黑龙江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赫哲族特伦古 佳木斯市
8 赫哲族说胡力 佳木斯市郊
24 评剧黑龙江省评剧院 佳木斯市
33 赫哲族剪纸 佳木斯市
77 赫哲族传统服饰 佳木斯市郊区
黑龙江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 赫哲族空康吉(口弦琴) 佳木斯市
14 赫哲族鹿神舞 佳木斯市郊区
19 快板 佳木斯桦川县
黑龙江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 黑龙碧玉雕刻 佳木斯市
7 满族刺绣(林口满族蚕翼绣、满族刺绣工艺、王氏刺绣、安达民间传统刺绣)
2 满族欻嘎拉哈 佳木斯市
2 桦树皮 *** 技艺 佳木斯市
3 赫哲族鱼皮 *** 技艺 佳木斯市、饶河县
非遗名录应该还有市县一级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职称的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职称,我只是挑出黑龙江省级非遗名录,且部分名单是以县级单位来申报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职称的,因为对佳木斯市所属区县不熟悉,所以可能不全。
链接:网页链接 黑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最全的大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介绍
国家级名录(2项)
1、传统音乐:《杨小班鼓吹乐棚》
2、传统音乐:《蒙古族四胡音乐》
省级名录(21项)
1、民俗:《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2、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蒙古族草原赛马》
3、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鹿棋》
4、民俗:《蒙古族传统婚俗》
5、民俗:《多克多尔山祭祀文化》
6、传统音乐:《杜尔伯特蒙古族民歌》
7、传统美术:《肇源古建筑彩绘》
8、民俗:《古驿道站丁习俗》
9、曲艺:《东北大鼓》
10、民间文学:《青马湖传说》
11、传统舞蹈:《东北传统大秧歌》
12、传统美术:《北方民俗剪纸》
13、曲艺:《东北二人转·肇州二人转》
14、民间文学:《莲花湖的传说》
15、传统医药:《阎式中医推拿 *** 法》
16、传统音乐:《武家鼓吹乐棚》
17、传统舞蹈:《高跷舞》
18、传统美术:《芦苇画工艺》
19、传统音乐:《杨小班鼓吹乐棚》
20、传统音乐:《蒙古族四胡音乐》
21、传统音乐:《手玉子》
市级名录(41项)
1、传统美术:《北方民间描金技艺》
2、传统美术:《东北民间纸扎技艺》
3、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肇源霍氏八极拳》
4、传统美术:《肇源玻璃画手工技艺》
5、传统医药:《刘氏中医骨伤疗法》
6、传统美术:《关东纸浆技艺》
7、民俗:《色氏“秽貊人”民俗》
8、传统技艺:《黑龙江邵家传统大酱 *** 技艺》
9、传统技艺:《曹家香油传统 *** 技艺》
10、传统技艺:《东北传统粘豆包 *** 技艺》
11、传统美术:《东北面塑技艺》
12、传统美术:《关东泥塑技艺》
13、民间文学:《松嫩平原之龙凤湿地的传说》
14、民间文学:《黑鱼湖的故事》
15、曲艺:《曹影匠驴皮影》
16、曲艺:《北派评书》
17、传统医药:《于氏疔毒散》
18、传统美术:《手撕画技艺》
19、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蒙古族搏克》
20、传统舞蹈:《蒙古族安岱舞》
21、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蒙古族沙特拉》
22、民俗:《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23、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蒙古族草原赛马》
24、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鹿棋》
25、民俗:《蒙古族传统婚俗》
26、民俗:《多克多尔山祭祀文化》
27、传统音乐:《杜尔伯特蒙古族民歌》
28、传统美术:《肇源古建筑彩绘》
29、民俗:《古驿道站丁习俗》
30、曲艺:《东北大鼓》
31、民间文学:《青马湖传说》
32、传统舞蹈:《东北传统大秧歌》
33、传统美术:《北方民俗剪纸》
34、曲艺:《东北二人转·肇州二人转》
35、民间文学:《莲花湖的传说》
36、传统医药:《阎式中医推拿 *** 法》
37、传统音乐:《武家鼓吹乐棚》
38、传统舞蹈:《高跷舞》
39、传统美术:《芦苇画工艺》
40、传统音乐:《杨小班鼓吹乐棚》
41、传统音乐:《蒙古族四胡音乐》
大庆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3项)
1、民间文学《鹤鸣湖传说》
2、曲艺《东北吕家班二人转》
3、传统美术《关东民俗剪纸》
4、传统美术《年画》
5、传统美术《王氏刺绣》
6、传统美术《平安福》
7、传统美术《蛋雕技艺》
8、传统美术《林甸芦苇画工艺》
9、传统技艺《大庆老窖传统酿造技艺》
10、传统技艺《灌汤包 *** 技艺》
11、传统技艺《灰陶 *** 技艺》
12、传统技艺《陶泥 *** 技艺》
13、传统医药《邓式中医推拿 *** 法》
评论已关闭!